10月28日,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完成了深圳市龙华区首例(ICE)心腔内超声指导下“房颤射频消融+左心耳封堵‘一站式手术’”,成功为一位房颤患者从源头解除了心源性脑中风这枚不定时隐形“炸弹”。
房颤,顾名思义就是心脏无规律地快速跳动,会引起心悸、眩晕、气短、胸闷等症状,还能引起脑卒中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脑梗死、脑中风。相比于一般脑卒中,房颤引起的脑中风具有高致死率、致残率和复发率。研究表明,造成房颤患者脑卒中的血栓90%起源于左心耳。
68岁的尹先生有心房颤动、糖尿病,且伴有高血压(高危),具有高卒中和出血风险。依照病情,患者需终生服用抗凝药物避免卒中,但与此同时,出血风险无疑极大加重。
常荣主任带领电生理团队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,结合患者不能耐受食道超声及全麻,团队经过充分讨论,确定采用(ICE)指导射频消融+左心耳封堵“一站式”手术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。手术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贾玉和教授指导下顺利完成,术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,彩超显示左心耳封堵良好,现患者已康复出院。
该手术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房颤导致的各种症状,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房颤引发再次栓塞的风险,并有效避免终身抗凝治疗。
同时心脏内腔声的应用提高手术精准性,避免了全麻及食道超声的应用,极大增加了患者手术安全性,减小了手术痛苦,从而根本上拆除这颗“定时炸弹”。
以往,临床上治疗房颤主要有射频消融(维持正常心律)和药物抗凝(脑卒中预防)两种策略。预防脑卒中既往多依靠口服抗凝药物,但对于出血风险大的患者长期抗凝面临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等危险,严重者危及生命。同时患者在其生命周期有可能面临其它手术治疗和抗凝治疗,影响外科医生对手术的策略选择及增加手术风险。
“房颤射频消融+左心耳封堵一站式”治疗技术通过微创,既消融了房颤又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。减少了房颤患者多次治疗的痛苦又降低了中风致残或致死的风险,也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,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,有学者称之为房颤治疗之“双保险”。
国际指南指出:对于CHA2SD2-VASC ≧2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,具有以下情形可进行左心耳封堵术: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;②长期规范抗凝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者是栓塞事件;③ HAS-BLED≧3。
用户登录